top of page
Search
  • Writer's pictureCME

陳文逸 教授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2002年,也就是陳文逸教授擔任系主任的那一年,系上很多不同的作為是由那個年代具有客觀的環境以及系上主觀的教授們共同建立。而陳教授個人在從事行政工作時,比較注重文化層面以及其他同仁與同學對系上的認同感,例如當年的系徽跟系旗,都是在陳教授擔任系主任的時候完成的。是由教授以及同學老師一起參與,一起參與設計競賽,一起投票,最後完成了到現在都還在用的系旗和系徽。而系徽的完成,讓系上很多教授在日後上課時候都會將系徽放進上課的投影片,也就是達到了文化的一部份。而現今系主任也用心,將系旗的顏色(橘色)放在我們的生活中,將這個文化傳承下去。陳文逸教授也常在在系務會議,把系上同學以及老師得到的獎項,給予鼓勵,讓同學老師間互相支持,讓系上建立起感情。

將我們系的名稱從化學工程學系,改為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也是陳文逸教授的一大貢獻之一。在2000年的時候,政府推動知識經濟,台灣的半導體與電子業開始起飛,相較之下,傳統化工業較為弱勢,加上中央大學在該年代也沒有材料系,因此教授們決議從改變系上名稱進而引導整個化工系的改變,將化工跨領域到材料。在那時候台灣的客觀環境下,產業開始電子化,材料就成了搭起電子產業與傳統製造的橋樑,將化工結合材料中的無機、有機、金屬、固態物理等,使化材的學生們將知識結合經濟,參與更多產業。這些功勞必須要感謝系上很多的教授一起推廣,例如:蔣孝澈教授、曹恆光教授、周正堂教授等。 除此之外,陳文逸教授認為系上修的課程比較多,壓力可能比較繁重,但是學生可以不用擔心材料與化工有課程上失衡的問題,如果將大二、大三的課程修完整其實可以不用擔心材料所的準備不足。化材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對未來的規劃會更多元。

對於現今我們系上的改變,陳文逸教授說:「提到系館,是我們永遠的痛。」因為當年沒搶到五年五百億的計畫。他也希望以後可以經由大家的規劃捐款將系館做一些改變。而提到了學生的改變,這兩年下來教授從悲觀變成了樂觀,不管是同學的積極度上面、語言上面、對社會議題上的參與都讓教授刮目相看,教授體會最深的是他許多的專題生願意參加國際會議,並用英文去表達自己。

在這50周年的紀念下,陳文逸教授有話想對系上的人說:「五十周年的五十是一個成熟的數字,我們的眼光應該更遠、志向更大,化材系生日快樂。」

而對於學生在課堂上的期許,教授認為老師與學生都要很用心,教學相長,學生多發問,老師的興致就會被啟發,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很重要的一個模式。做一個好的筆記也是教授認為對學生很有幫助的一個方法,也就是上課需要花精神在上面,就算失神了,教授也希望同學勇於舉手,教授很願意再講一次。其實教授自己也參加過很多社團跟運動方面的事務,如果可以跟老師建立起一個好的互動,而跟自己建立好的學習方法,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33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