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Writer's pictureCME

蔣孝澈 教授

深耕中央大學多年的化材系蔣孝澈教授,已在本系服務了四十餘載。他同時也是在台復校後的第三屆中央化材的大學長,憶起在中大的求學期間,當時一個班有四十幾位同學,卻沒有女生,因此會與女生較多的系進行聯誼。當年的他上課往返於科一館與工一館之間,全校七百多人都需住校,所以彼此都認識。當時教過他的老師有李漢英教授、郭坤土教授等,其中對他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李漢英教授了,他說,李老師是少數留日化工博士,時常從台中坐火車來中壢上課,不辭辛勞地一上就是連續三小時。

蔣孝澈教授是中大在台復校的第三屆校友,1982年冬天回台灣接了第一份工作,憶起當年回母校任教的情形,學校是二月份才開學,但他前一年的秋天就前來報到,開始準備開學第一堂工程數學的課程,在沒有薪水的情況下辛苦備課三個月,沒想到開學才三個禮拜就教完了。問到當年為何選擇回到母校任教,蔣孝澈教授說,因為當時的薪資待遇還不錯又配有像別墅一樣的宿舍,所以就接受了這份工作。當時因有余傳韜校長的幫助,蔣孝澈教授獲得了許多計畫,也買了許多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在余校長的任內,延攬他當課外活動組主任,曾主辦雲門舞集、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來校表演等活動,回響熱烈。任內也經歷了一場學運風波,一方面在課外活動主任時,要面對爭取校園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學生。另一方面也曾擔任教師聯誼會長,參與爭取學術自由和校長遴選。之後在劉兆漢校長的任內,擔任了主任秘書,依然經常與老師或學生溝通,也持續進行校園自治的改革。

他說「正因走過這段動盪時期,中大才得以更穩健而踏實。」

元老級的蔣孝澈教授,在化材系深耕多年,他認為中大化工系,有別於他校,在於基礎科學化學領域很強,可以快速跳脫傳統石化產業,改朝新興領域如材料和生物科技發展。因此不但促成了化工系更名為「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更努力吸引國際優秀人才加入中大行列。

六○年代臺灣經濟正要起飛的年代,因民生工業發達,化工科系很熱門,熱門到不易找到願意擔任教職的專業人士。因為許多學有專長的人,都投身到業界。蔣孝澈教授說,班上大部分的同學畢業之後,不是參與產業建設,就是自己開工廠當起大老闆,繼續往學術發展者則寥寥無幾。

問到最近系上課程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地方,他表示現今的世界一直不斷地變化,在學分的增減上可以暫時不修,但在內容上需要因應時代變遷而汰舊換新,他說「網路時代的來臨,許多知識自行上網學習即可,以後AI與Big Data將會改變人類的學習模式,在學校的學習應求新求變。」

最後提到對未來期許,他回答道,對台灣的未來發展感到堪憂,世界持續在變,必須跳脫出舊有的思維,不應該整天追著KPI,整個研究風氣需要改掉。工作就是他的興趣,蔣孝澈教授秉著中大人特有「樸實」精神,似乎註定與中大有一段不解的情緣,將他的人生黃金歲月都奉獻給中大化材。


20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